close

媽媽的告別式過後好一陣子,我接到小威的電話,他用很低沉的聲音說:「令堂告別式的片子早就剪好了,但是一直卡在最後一個步驟無法完成,要不要去廟裡請示一下令堂,是不是還有什麼遺願未完成?」。「我媽媽是個很好說話的人,她的人生哲學是大家方便就好。躺在床上的時候,姊姊也問過她許多遍後事及其他相關問題,她都說你們決定,我都可以,」我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何況我媽在人生最後關頭,已經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了,她說大家方便就好。所以去廟裡也問不出什麼來。」

     我為此事很煩惱,打了一通電話給女兒,她年紀雖然比我小很多,但是分析事情來常常能抓到重點。果然女兒在電話那一端像是得到奶奶授意似的說:「試試配上『何日君再來』。告別式上忘了放這首歌,或許她還想再聽一次吧?」我將意見轉達給小威,三天後,小威終於完成了這部片子。其實這件事情女兒在奶奶告別式上已經說過一遍了,她是聽奶奶講故事長大的,和奶奶感情很好。告別式上輪到她上台說一些感懷的話時,她用幽默的語調說,告別式上的音樂都是奶奶很陌生的音樂和聖歌,奶奶是在離開人世前才改信基督教的,應該放一首奶奶生前和爺爺的定情歌「何日君再來」。由於她說得很輕鬆,還引來全場來賓哄堂大笑。我真的有點懊惱,怎麼沒有想到要在現場演奏這首歌?怎麼忘了這首歌對奶奶的意義有多重大?

     關於媽媽曾經對著爸爸唱「何日君再來」表達愛意這件事,爸爸生前不知說過多少遍,他無非只是想昭告所有子孫說,當年媽媽是如何倒追他的,因為他是個許多女人追求的英俊又有才華男人,他挑了媽媽只因為媽媽「最積極」。每當爸爸用濃重鄉音訴說這段往事時,媽媽總是燦爛笑著,不否認也不承認。我們很難想像凡事都說「你們方便就好」的媽媽,在愛情這件事情上為什麼如此「積極」。 直到有一天我在整理爸爸遺留下來的畫稿時,竟然發現了幾張年代久遠的風景素描圖,爸爸在兩張圖之間用鋼筆寫下一段句子,寫的正好就是這段「甜蜜傳說」。那幾張圖是爸爸決定渡海來台前,在旅程中畫下的風景,有的是東沙群島上的人家,有的是海上遠眺東沙島,還有他和朋友搭的台交126號機帆船。

     爸爸是這樣記錄這段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旅程:「三十四年十月台灣光復,十二月二十五日應約從福建永安動身來台,同船有達真、希賢等。行前,因頭晚在餞行席上聽了冰玉一支『何日君再來?』心裡很是那個……」據爸爸後來描述說,那次餞行地點是在福建永安碼頭,原本沒有邀請媽媽,媽媽特別趕來參加,並且唱了那首情歌向他「告白」,所以他覺得「心裡很是那個」。不久媽媽也告別了家人隻身來到台灣,爸爸和媽媽選在端午節辦了簡單的婚禮,距離媽媽在福建永安碼頭餞行唱情歌告白才不到五個月。爸爸在婚禮的照片上題字︰「半似兄弟半似友,未曾親熱未曾疏。」

     我看著爸爸那麼真實的素描和鋼筆記錄,想著那個為了愛情,隻身渡海來台灣投奔「心愛的男人」的小女人。想著這個小女人婚後辭去師大工作,生了五個孩子,幾乎每天都困在柴米油鹽間過日子。她為了照顧這個封閉而保守的男人,酷愛旅行的她,從來不敢一個人出遠門。直到男人過世後,已經七十八歲的小女人,才展開搭飛機到處去玩的最後一段生命旅程。難怪她在自己的告別式上,還想再聽一次當年在福建永安碼頭上,對著那個心愛男人告白時唱的那首情歌。

     那首情歌應該就是小女人「為愛走天涯」的辛苦人生的主題曲了,我們這些做兒女的怎麼都沒有想到呢?我們應該用她要的方式愛她才對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