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賴建翰

近年來,社會大眾漸漸重視「憂鬱症」這個疾病,但是許多人仍然因為不好意思或怕被認為有「精神病」或「神經病」,或怕被標籤化,就算有憂鬱症的問題,也不敢到醫院或診所尋求協助,導致喪失治療先機,而導致憾事的發生。

憂鬱症包含了以下幾種可能性,像是憂鬱低落、挫折、無望、無助、失眠或一直睡、吃不下或暴食(無法控制一直吃)、行屍走肉、一直哭泣,甚至無法控制情緒起伏、煩躁不安、對原本有興趣的活動興致缺缺、對一切都沒興趣、想自殺或想死(甚至獲救後,仍反覆自殺或自殘行為)、無法專心或心不在焉、整天沒精神或疲倦、沒自信、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過度為一件事或過去的事有罪惡感、甚至用酒精或藥物來讓心情短暫好轉、或麻醉自己、逃避困難、封閉自己、不想見朋友或不想來往、無法勝任原來的工作等。

由此可見,憂鬱症不是像我們想像的如此簡單,甚至嚴重影響了國家競爭力及社會經濟狀況。

根據最近的國外腦部核磁共振(一種新式腦部結構檢查方式)文獻報導,在追蹤3年後,發現「沒治療好」的憂鬱症患者,會比「治療好」的憂鬱症患者或是健康受試者有明顯的腦部結構缺損或異常。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也發現,短期抗憂鬱治療會促使腦部某些部位生長,所以憂鬱症其實會影響到我們的腦部,進而影響到生活許多層面。

適當又有效的治療確實可提供憂鬱症患者的腦部些許幫助,防止憂鬱症患者腦部持續退化或異常。憂鬱症患者不要害怕進醫院或診所,當狀況不好或失控時,藥物或心理治療都可以提供一些幫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腦部沒煩惱。

(作者為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身心醫學科腦影像研究中心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