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好文章欣賞 (2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黃毓惠

門診來了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小孩求診,罹患乾癬的他們,被鄰居逼著房東要他們搬離住所,媽媽和孩子不禁悲從中來,心情盪到谷底。
皮膚科門診病人聲淚俱下描述病情並不常見,但乾癬就是一個不會立即危害生命,卻會讓罹患者身心痛苦的疾病。患者的皮膚以比正常人更快的速度進行分裂、脫落,造成許多生活困擾。也難怪,許多患者竭盡所能或聽信偏方,就是希望能遠離乾癬。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侯宜君

小芬(化名)是一位小學五年級生,自幼稚園遇到嚴師後,變得害怕退縮,小一開始,在課堂上就無法開口,和同學幾乎不交談,但功課都按時完成,月考成績也有一定水準。在學校即使發生有趣爆笑的事情,會忍住笑等到回家才跟媽媽講。媽媽一直以為小芬是害羞內向,經導師建議就醫後才發現小芬可能是「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兒童能正常和人說話,也理解語言的意義,但某些需要說話的社交場合卻無法說話。他們智商、行為與學習能力都正常,在校完全沉默,在家卻有說有笑。他們並非自己決定不講話,而是內在極度焦慮迫使緘默,即使想說話,也發不出任何聲音,改以面部表情或手勢來溝通。

此類兒童焦慮時難以保持眼神接觸,常常不笑,表情空白,舉止僵硬不自然,且無法因應需說話的場合,如點名、打招呼、道謝和道別。容易憂慮、對噪音和人群更敏感、難談論自己和表達感受。

選擇性緘默症通常在3到5歲發生,多數在上幼稚園時或小學後被發現,常被誤認為是小一的適應問題。若不治療通常症狀會持續,長大後不一定會改善,應積極接受治療,否則會變得更嚴重。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林宜樟/大林報導

氣溫降低,許多人喜歡在睡前用熱水泡腳助眠。中醫師建議可使用中藥材幫助血液循環,但也提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者要小心,以免因末梢神經遲鈍泡太久,造成燙傷或皮膚潰爛。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說,腳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用溫水泡腳時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並可減少血壓升高和中風機率。

阮膺旭說,由於腳位於人體末端,距離心臟較遠,使得血液回流較慢,而且腳的表面脂肪層很薄,保溫力較差,所以指尖的溫度比身體其他地方低。天氣寒冷時,人體容易出現氣血瘀滯、寒性肌肉酸痛、神經末梢循環不良所導致的手腳冰冷。

阮膺旭建議,泡腳時選擇舒適的椅子,桶子高過小腿,水溫約30至40度,足底完全平貼在水桶,讓水溫通過熱力來放鬆腳上及小腿處的經絡,加快血液回流,改善心腦等器官供血,排出體內的寒氣和廢物,時間以30分鐘最佳。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陳姓婦人原本擔任服務業經理,今年初失業又失婚,睡不著、吃不下、月經不來,2個月暴瘦6公斤,罹患憂鬱症想自殺,吃抗憂鬱藥也無效,中醫以針灸搭配中藥及藥飲三合一療法,疏肝解鬱、安眠、治腸胃,1個多月後,陳婦揮別憂鬱,重拾工作,還吸引不少追求者。

台中榮總精神科醫師莊凱迪則提醒,憂鬱症治療需要時間,短則1個月,長則2、3個月,目前抗憂鬱症藥物副作用低,患者要有耐心,但尚無研究報告指稱中醫治療憂鬱症有效,惟99%的憂鬱症患者合併有心因性及急性症,患者以西醫治療時,也能搭配中醫調整體質。

37歲的陳婦擔任服務業經理,今年放無薪假8個月,後來又被裁員,加上失婚,獨力撫養3歲幼女,面臨經濟壓力等多重打擊,讓她心力交瘁,每天睡不到3、4個小時且食不下嚥,月經也不來,不到兩個月狂瘦6公斤,她形容自己像個骷髏頭,掛著兩個大黑眼圈、臉色蠟黃,終日躲在房間不敢見女兒。

陳婦罹患憂鬱症就診精神科,吃抗憂鬱藥3個月卻無起色,反而藥量愈吃愈多,精神恍惚,一次吃下1星期的藥量,送醫洗胃救命。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污名化 性別認同障礙也正名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精神醫學會1日決議,取消「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這個名稱,這類患者與其他類型的自閉症患者,未來將以目前已廣泛應用的「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統稱,以協助患者獲得與自閉症患者相同的服務。被認為將人污名化的「性別認同障礙」一詞也將取消,改稱「性別不安症」。這是美國精神科醫師奉為圭臬的「精神疾病之診斷與統計手冊」(DSM)近20年來首度重大修訂,對保險業決定給付種類、學校決定如何分配特殊教育資源,可能也會有重大影響。

新修訂的「精神疾病之診斷與統計手冊」將於明年5月出版,負責修訂該手冊的工作小組主席庫普佛表示,新增「自閉症譜系障礙」類別,目的不在增加心理疾病患者的確診人數,而是要確保受影響的孩童與成年人都能獲得正確診斷,進而取得最適切的治療。

美國精神醫學會成員、自閉症專家羅德表示,正名的理由之一,是因為美國一些州與學校系統並未對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提供服務,或提供的服務較少;自閉症研究者道森表示,小型研究顯示,新的分類標準會有助益。

自閉症譜系內有多種不同症狀,要如何定義一直是醫界熱議話題,部分人士反對取消「亞斯伯格症候群」名稱,也有部分患者家屬不願變更病名,擔心患者因此不再符合特殊服務資格;但也有患者家屬樂見此項改變,因為對他們來說,名稱怎麼分都沒什麼意義,「都是自閉症」。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鄭智尹

45歲的王先生近幾個月不斷主訴胸悶,原本以為是心臟或胸腔科疾病,做了不少相關檢查都沒有問題後,被轉診到胃腸內科門診。

病患非常狐疑地說︰「我不覺得有任何胃腸問題,但醫師這麼說,我就來看看。」在胃腸科門診每天都會上演一模一樣的對話。

對一位臨床醫師來說,這是例行的鑑別診斷,但對一般民眾而言,卻是摸不著頭緒,到處找醫院求診的痛苦經驗。

經過問診,安排胃鏡檢查後,結果顯示是「逆行性食道炎」解釋了困擾王先生這一陣子的不適,也能對症下藥了。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郭彥麟

斯氏沙蟹平時是鮮紅色,但受驚嚇時,它會轉變為與沙土相近的保護色。人的皮膚也會因情緒而變色,害躁時面紅耳赤,消沉時面若死灰,驚駭時,臉色鐵青。雖與斯氏沙蟹的機制不全相同,但同樣屬於壓力反應,也同樣牽涉到神經系統的調控。

事實上,壓力與皮膚的關聯,不僅僅是顏色而已。統計上,大約30%的皮膚病患者,同時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心理上的障礙。

心理神經免疫學便是探討情緒壓力如何透過神經與內分泌,影響免疫系統。

◎薄薄一層皮膚又與這個網絡有何關係呢?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陳綱華

微整形皮下填充物最為大家熟悉的是玻尿酸和微晶瓷。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或醣醛酸,為天然多醣類,人體內就有,含量不少,皮膚、軟骨等都有。

最早是美國的教授從牛眼玻璃體提煉出來,雞冠與軟骨也可提供生產,但產量少且有過敏危險。由於具有保水及潤滑功能,最初用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白內障手術,現在多使用細菌發酵法或合成法製造,產物較純,可控制分子大小,適合皮下注射當填充物。

1996年瑞典將非動物性玻尿酸量產商業化,奠定醫學美容界一哥地位,靜態皺紋、法令紋、皮膚凹陷、痘疤等問題可用玻尿酸,以細針注射入真皮中或深層,填平凹陷處,達到除皺療效。

還可豐唇、豐頰、提眉、改善嘴角下垂、眼窩凹陷、隆鼻、隆下巴、顳部凹陷等,抹平歲月痕跡;更適合搭配肉毒桿菌素,一網打盡靜態紋和動態紋。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棗銀耳湯。

圖.文/詹舒婷

 

最近日、夜溫差大,各種禦寒衣服廣告隨處可見,但除了注意隨著溫度變化選擇適合的衣物外,也要注意日常飲食,以增強免疫力。

秋冬氣候變得乾燥,皮膚表面和上呼吸道黏膜的水份容易流失,造成皮膚癢、咳嗽、喉嚨發炎、腫痛,以及口乾舌燥等現象。這時可以多選擇能潤肺益氣的食材,像百合、梨、杏仁、銀耳、山藥等白色食物來預防,以緩解秋燥的問題。不過要提醒大家,白色食物大多偏寒涼,所以有過敏體質的民眾並不建議食用。

可緩解秋燥食材中的銀耳(白木耳)有「平民燕窩」的美稱,含豐富的植物天然膠質,可以補充流失的膠質,讓皮膚的保水度增加,進而緩解皮膚乾燥、搔癢的症狀。建議和紅棗一同熬煮,有益氣潤肺的好處。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台灣已步入少子化社會,有些人不願意生,有些人卻是想生也生不出來。晚婚、環境污染、生活壓力及個人體質都影響懷孕的成功率,其中自體免疫系統的失調,就與不孕、流產相關。許多準媽媽都會有劇烈孕吐、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早產等懷孕併發症,但卻很少人知道,這些症狀可能是媽媽自體免疫問題的警訊。

可能隱含自體免疫問題

台灣生殖醫學會監事、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趙光漢提醒,如果孕婦發生兩種以上上述症狀,懷孕前又曾經發生靜脈血栓、重複流產,應針對自體免疫抗體作進一步檢查,搭配內科或風濕免疫科的治療,以增加懷孕成功的機率。

近10年全球統計資料顯示,現代夫婦平均每10對就有一對不孕,每100位孕婦就有一位習慣性流產。受精卵有一半基因來自父親,母親自體免疫功能若是異常、過度防衛,會使受精卵著床失敗、胎盤血流量下降,導致不孕或流產。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麗婷╱台北報導】

季節轉換,近來乾癬發作病患增加三到四成。一名五十歲男性最近腳踝、頭皮的乾癬發作,自行到藥局買強效類固醇藥膏塗抹,竟導致全身五成皮膚發紅、發炎,就醫發現原來是用藥不當,引發黴菌感染。醫師指出,乾癬病患要有耐心,就醫接受常規治療,平日則可多曬太陽、飲食清淡、紓解壓力。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說,近來因氣溫及濕度下降,皮膚代謝變慢,會增生多餘的角質,由於乾癬患者無法正常代謝多餘的角質,因此最近乾癬發作的病患增加三到四成。 

胸背腿全部發紅

該名五十歲男性日前腳踝、頭皮的乾癬發作,雖就醫拿了治療乾癬的免疫抑制藥膏,但只要一不塗抹就會乾癬復發,他為了立即見效,竟自行到藥局買含強效類固醇的藥膏,未料擦藥後自胸部、背部到大腿,全身五成皮膚均發紅、發炎,趕緊去找蔡呈芳看診。
蔡呈芳解釋,類固醇雖可壓制免疫力、減緩乾癬發作,但也因皮膚免疫力全被壓制住,反而無力抵抗黴菌,該名男性後來皮膚脫皮、發紅、發炎的範圍擴大,病灶看起來就像一片片白色雲朵,已不是起初的乾癬問題,而是黴菌感染所引發的症狀。 

還不如多曬太陽

蔡呈芳強調,乾癬患者的免疫功能本來就不穩定,隨意用藥恐使乾癬更嚴重,應回歸常規治療,要有耐心就醫用藥。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彭聖勇

2012年台灣孩童腸病毒自4月開始流行,比往年提早一個月(往年5到6月是高峰),5月份腸病毒達到高峰,6月中旬後第一波腸病毒下降,7月又一小波段流行,到了8月份流行率趨緩,9月份已幾乎很少腸病毒病例。但近兩年腸病毒還有一特色,冬季仍有少數咽峽炎的案例,值得注意。

2012年腸病毒最大特色是感染人數範圍變大,被傳染的孩童增加,所幸並不嚴重。

今年的腸病毒很奇怪,幾乎感染病例多不發燒(以往8到9成病例一開始均發燒),而且咽峽潰瘍破洞數目不多,甚至不典型,整個病程不嚴重,仍能吃、能喝。

2012年的腸病毒以疱疹性咽峽炎為多,手口足症較少,與2010年腸病毒以手口足症大流行不太一樣,最近兩年(2010到2011年)腸病毒還有一個特色,連冬季仍有少數咽峽炎的案例,值得家長及兒科醫師注意。 (作者為新竹縣彭聖勇小兒科內科專科診所院長)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蘇聰明

50歲以上的人,如果發現最近體力大不如前、小便頻繁及性功能減退,有可能罹患多尿症。

統計發現,50歲到90歲的國人中,30%有多尿症的問題。由於多尿症可能帶來失眠、容易疲勞、腰膝痠軟無力、男性易陽痿與早洩、夜尿頻繁或尿失禁等疾病,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可以降低罹患疾病風險。

多尿症常見於習慣喝咖啡、濃茶、大量飲水或高度緊張及神經質的人。此外,腎小球疾病、電解質紊亂、心功能不全或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失調等,也可能導致此病。

以中醫認為,這是腎氣衰退,年老體虛造成膀胱約束無力所致。治療以補氣強腎為主,固澀小便為輔,可配合食療促進膀胱制約功能,使小便得以控制。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一顆蛀掉的乳牙竟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危及性命,醫師緊急拔牙並引流膿瘍,才救回一命!

8歲的林小弟上月發燒到40度,送到署立台中醫院救治,住院3天施以抗生素治療,但仍高燒不退,作咽喉、胸部X光和其他檢查都無感染,但血液白血球值卻高達19000/ul,高出標準許多;而林小弟除了發燒也喊牙痛,下頦和頸部也有硬塊。

牙科主任陳怡孜會診檢查發現,林小弟乳牙正在換牙,左下臼齒乳牙嚴重蛀牙,已經蛀到只剩一小部分殘根,細菌感染造成口底處膿瘍積蓄,乳牙下方的恆牙牙胚也產生囊腫,舌側下顎骨都腫脹不已,如果狀況惡化,可能引起深部靜脈膿瘍,壓迫呼吸道而致呼吸困難;陳怡孜為他緊急拔牙並引流膿瘍,隔天終於退燒。

陳怡孜說,小朋友在國小階段,大多正是乳牙換牙換成恆齒,口腔有乳牙也有恆齒而成為混合齒列,如果乳牙蛀得很嚴重,細菌會通過牙根底端感染到下方的恆牙牙胚,造成囊腫,進而造成恆齒發育異常和病變,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這在臨床上並不罕見。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關節炎是造成失能原因的第一名,台灣卻有4成以上的關節炎患者活動量不足,可能導致關節炎惡化。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教授曹昭懿提醒,其實關節病友只要注意幾個原則,就能享受運動的好處。類風濕性關節炎資深病友劉蓮,也以自身經驗鼓勵病友「不要每天悶在家裡專心生病。」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及病友協會,昨於國父紀念館舉行嘉年華,呼籲運動對於關節炎病友生活品質的重要。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共存40年的資深病友劉蓮,已經學習拼布藝術近8年。「一開始我連一條線都車不直」劉蓮笑道,「學做拼布之後,手的動作變靈活,大家(其他病友)都跟著學。」她指著滿桌美麗的拼布包包作品說,雖然每天都還是會痛,但她已能與痛共存,也找到讓自己開心的方式。

「從一點點開始,循序漸進的動起來」曹昭懿解釋道,關節炎病友適合的運動有3元素:伸展、肌力、心肺耐力,都能有效減少關節沾黏惡化,提高生活品質。曹昭懿以此原則,與台灣第一位少林傳人林勝傑共同設計「用球練武功」、「功夫八段錦」兩套簡單運動,立法院長王金平也到場,帶動全場病友一起學習。(免費索取教學光碟:02-27511909#325)

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表示,如果感覺到關節腫痛、早上特別僵硬,甚至容易疲倦等症狀,就應該儘早就醫,不要拖,早期就診是治療效果的關鍵。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抗體檢查都非常準確,確診後透過調節免疫的藥物或生物製劑,能有效延緩關節破壞,而且這些都有健保給付。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 邱宜 君/台北報導  2012-10-29

很多人回到家就賴在沙發上看電視,肥胖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劉燦宏提醒,研究證實,肥胖成年人比不胖者多坐、少走,每天差距近200分鐘,而且不控制看電視時間的兒童比稍加限制者更容易發胖。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也說,脂肪肝容易引發肝硬化,若是本身就有B肝者,則肝硬化機率更大增5倍,呼籲肝病族慎防肥胖。

肥胖研究學會昨舉行年會,由各領域專家介紹體重管理的運動策略。學會常務理事,本身也是復健科醫師的劉燦宏特別提醒,改變靜態生活習慣,自然不易胖。研究證實,胖的人每天坐得多、走得少,跟瘦子可差距200分鐘以上;還有研究發現,相較每週少看7小時電視的8歲兒童,看電視不限制時間的兒童變胖速度明顯較快。

建議 成人每天運動30分鐘

因此劉燦宏建議,健康成人每天30分鐘,每週200分鐘以上的運動,可以有效保持體態。像是打掃、小跑步、走路逛街、整理庭院、減少花在電視或電腦上的時間,都是具有積沙成塔之效的好策略。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2-08-13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國外研究發現,家中養有寵物的小寶貝較不會發生過敏症,但前提是寶寶不是先天性過敏兒。(本報資料照)

 想要孕育下一代,卻又捨不得送走家中寵物?這樣的痛苦抉擇可能是沒有必要的。國外最新研究顯示,相較於家中沒有養寵物的嬰兒,家中養寵物的嬰兒明顯較少感冒、耳部感染,也較少使用抗生素。醫師說,若幼兒沒有先天性過敏症狀,2歲前適度接觸環境中的各種抗原,包括家中寵物,可能有助免疫系統發育更健全。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彭渝森

台灣人習慣在重要節慶前送禮,這幾年流行健康養生風,所以每年接近「三節」前後,門診中總會有糖尿病患者拿著親友送的補品或鍋類食譜等,向醫護人員詢問是否適合食用。

像雞精、蜆精等濃縮補品,為了調味,鈉與鉀的含量可能偏高;薑母鴨、羊肉爐等鍋類美食,不但油份多且含中藥藥材,故成份較複雜,因此對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恐怕會造成腎臟負擔,影響病情,建議患者仍應淺嚐即止。

過去門診經驗中,就曾經遇過一位糖尿病患,原本病況控制還不錯,不料過完年後回診,就發現他的腎功能指數突然飆高數倍。在醫護人員頻頻追問下,病人才支支吾吾承認,原來在過年期間,親友特別參考民間偏方,燉了一鍋中藥老鼠肉鍋給他補身體,想要補補元氣的他便把整鍋都吃光光了,此話一出,讓在場的醫護人員都備受驚嚇,趕緊告誡患者注意腎病變的徵兆與腎衰竭的嚴重性,以免讓終身洗腎的憾事發生。

臨床經驗顯示,診間裡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都有蛋白尿的問題,更有許多糖尿病人已罹患腎功能退化的問題而不自知。由於糖尿病患併發腎功能不全時,藥物代謝速率即跟著改變,因此醫師在開立處方時,必須根據其腎功能變化,調整某些藥物劑量,這讓已養成固定用藥習慣的患者,常因記錯劑量而影響病情。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李盛雯╱台北報導】

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主要因為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血液長時間累積在下肢,日積月累後靜脈壓過高導致破壞靜脈瓣膜,讓腿上冒出紅色或藍色的蜘蛛網狀扭曲血管,甚至出現樹瘤般的硬塊。

俗稱「浮腳筋」的靜脈曲張,患者主要以青少年、懷孕以及更年期這3大時期為主,女性比例約為男性的3倍。一些需要久坐或久站的工作比較會有這個問題,例如廚師、醫師、百貨公司的櫃姊、接線生等都容易受影響。

一名30多歲的櫃姐,靜脈曲張嚴重因不想開刀,目前使用淨脈舒幫助改善下肢靜脈循環,建明診所蘇聿懋醫師表示,內科治療是盡量幫助血液循環改善,在改善下肢靜脈血液循環後,櫃姐覺得腳的沉重感減輕,腿部浮腫也得以緩解,有效減少行動上會出現的疼痛及笨重感,痠脹程度也會得到紓緩。一般來說如果內科治療沒有顯著改善,會建議轉往外科治療。

靜脈曲張依照嚴重度分6期,通常非必要開刀的話,醫師會先以彈性襪或藥物輔助改善,不過有些女性因美觀問題,第一級就會去做雷射治療。蘇聿懋表示,藥物控制分兩階段,3至6個月有效果就繼續服用,若效果不彰就轉往外科評估下一步治療。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輪狀病毒、諾羅病毒齊發威 嬰幼兒要注意

 

文/楊慧妤

一名不滿1歲的男嬰在家中,突然上吐下瀉,家長緊急將他送醫。一度還發出病危通知,經過檢測發現是感染輪狀病毒。

原來男嬰的哥哥讀幼稚園,可能在學校環境中接觸到病毒,進而將病毒帶回家,引起弟弟感染。

文章標籤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