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樂活 張翠芬/台北報導】2010.08.29

  醫學研究發現,「脂肪走到哪,問題就出在哪」,腰圍過粗者罹患代謝症候群、進而衍生心臟病、糖尿病等的風險,是腰圍正常者2到6倍

 

  「膨肚短命!」乍聽此話,多數人或許認為只是罵人的俚語,而且有點刻薄。但現代醫學印證,腰圍過粗者罹患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進而衍生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是腰圍正常者的2到6倍,大家千萬不要輕忽老人言的智慧。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雙和醫院職業醫院科主任祝年豐表示,近代醫學臨床研究發現,「脂肪走到哪,問題就出在哪」,人體許多器官如肝臟、胰臟等都位都在腰腹部,一旦這些重要器官被脂肪包覆,就會衍生脂肪肝或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糖尿病等問題。

 

正常標準 男90、女80公分內

 

  配合全球趨勢,衛生署96年將成年男性腰圍≧90公分、成年女性≧80公分單獨列為代謝症候群5大診斷指標之一,其他還包括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只要符合任3項(含)以上,就是代謝症候群「當選人」了。

 

  代謝症候群可怕的程度不下於癌症?不要懷疑,根據衛生署最新公布的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續28年蟬聯冠軍寶座,但多數人都忽略了排行榜中有40%要命的疾病與代謝症候群有關,換算平均每13分58秒就有1人死於其衍生的慢性疾病。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北馬偕家醫科主任黃麗卿對台灣進行本土研究,只要腰圍超標,50%都是代謝症候群患者;一旦腰圍及血壓都「破表」,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例更高達70%。

 

腰圍超標 5成罹代謝症候群

 

  祝年豐說,相較於其他4個指標,量測腰圍是最簡單、最不具侵入性,可供提早預防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世界糖尿病聯盟(IDF)已將部肥胖列為代謝症候群診斷的必要條件,由此可見,腰圍對相關疾病群關鍵的程度。

 

  這也是為什麼腰腹肥胖的「蘋果體型」,脂肪集中在大腿、臀部的「西洋梨體型」兩者中,前者可能導致代謝疾病等問題機率明顯大得多的原因。

 

  道理很簡單,大腿、臀部等人體其他部位屯積的皮下脂肪特性相對穩定,不會分泌過多有害人體的游離脂肪酸。

 

蘋果體型 有害脂肪集中腰腹

 

  同樣是胖,為何每個人天生易胖的部位不同?祝年豐說,醫學對這個問題還沒有一致解答,但多數專家學者認為可能跟基因有關,所以「臨床上,一家人身材都胖得像圓鼓鼓的蘋果,且都有糖尿病的案例不勝枚舉。」

 

  相關研究也指出,一個體重標準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到24正常值),若腰圍過大,仍應歸類為代謝異常,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比過胖但腰圍標準的人明顯高出許多。

 

  許多人都有經常、甚至每天量體重的習慣,但瞭解且能夠定期量測腰圍的人就不多。影響所及,國內一家知名連鎖百貨西服商的資料顯示,過去10年來,國內男性腰圍已暴增5公分,褲子平

均尺寸從L變成XL。

 

  祝年豐建議,若不想健康隨著褲圍「一暝大一吋」而悄悄縮水,每個家庭的體重計旁都應放個量尺,常常量腰圍,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1&id=114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