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林仲

在台灣,對陽光過敏的人口不少,照理說,陽光過敏的病因為曬太陽,應該很容易就被病人察覺,或是被醫師診斷出來,事實卻不然,病人往往罹病多年而不自知,或是屢遭醫師誤診。

台灣最常見的陽光過敏性皮膚病為多形性日光疹,多形性日光疹不按牌理出牌的病情讓病人與醫師備感困惑,不易聯想到皮膚病與陽光有關。

◎筆者將多形性日光疹最令人混淆的地方歸納為「五非」,簡介如下,唯有洞察其矛盾的臨床表現,此病才能無所遁形:

●「非」每個病人都長同樣的疹子:多形性日光疹的疹子形形色色(如圖1至圖4),這是此病得名的由來,疹子令人癢或刺痛。

●「非」全年都會發病:有些病人在冬天曬太陽沒事,但在春、夏、秋季會因曬太陽而發病。

依筆者的經驗,台灣從3月開始,就可以看到發病的病人,有的病人遲至6、7月,陽光最強烈的時候才發作,至10月以後,疾病自然緩解。

●「非」每回曬到太陽都發病:大多數的病人小曬沒關係,亦即病人能容忍短暫時間的日曬,可是連續大量的日曬即會引發疾病。常見的情況為,病人曬個幾分鐘或半個鐘頭的太陽沒關係,所以平常上下班、買菜或是接送孩子沒問題,可是一旦假日出遊,或是在大太陽下運動、逛街,接連曬幾個鐘頭的陽光就不行了。相對地也有對陽光非常敏感,只要曬幾分鐘的太陽即發病的病人,但少見。

●「非」所有曬到太陽的皮膚都發病:病人發病時,同樣都曬到太陽的臉、脖子、胸前、手臂、手背、腿部等地方不會一起長疹子,而是有些地方長,其他地方則否(如圖4)。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最常曝曬陽光的臉反而少見疹子。

●「非」曬太陽後馬上發病:多形性日光疹為遲發型過敏反應,疹子於曬太陽以後幾小時,甚至一、兩天才出現。由於疹子間隔一段時間才長出來,讓人忽略了原來皮膚病與陽光有關。

多形性日光疹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持續多年不癒。病人如要預防疾病發作,唯有做好防曬工作。

病人出門時,須戴寬邊的帽子(非棒球帽),穿有領子且質地緻密的長袖衣物及長褲,手背會發病的還要戴手套,露出衣服外的皮膚須擦防曬係數(SPF)高且防水的防曬用品。

由於病人大都對長波紫外線(UVA)過敏,所以防曬用品應挑能防UVA的產品。UVA會透過玻璃,所以病人在室內時,須拉上窗簾。

(作者為台北市林仲皮膚科診所醫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陽光過敏 日光疹
    全站熱搜

    呂秀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